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章: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麻烦 (第3/6页)
制造出这么高能级的中子,反正目前除了氢弹爆炸和氘氚聚变外,几乎没有其他的途径。 这也是第一壁材料难以研发的原因之一。 没办法做中子辐照实验,但第一壁材料又不可能不研发,于是物理学家联合材料学家、程序员一起搞出来了一种‘核数据处理程序’,其中就包括了‘中子辐照效应’测量。 其实原理很简单,利用的就是中子辐照损伤机理,对中子束与靶材料的碰撞做一个唯像或大数据预测而已。 因为不同中子携带的能量是不同的,比如氘氚聚变过程中的高能中子会携带14.1Mev的能量,会对靶材形成多大破坏,这些都是可以进行推测的。 毕竟在载能中子与靶原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,中子首先要与一个晶格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即碰撞,然后载能中子才能将能量传递给这个晶格原子,产生一个KPA碰撞原子。 而这个KPA碰撞原子,是否会继续离开原子核、去碰撞下一个原子、传递的能量会损失多少,这些都是有原始记录,可以继续推测的。 只不过这种模拟方式本身就是唯像的,模拟出来的数据多多少少是有‘一点点’不那么靠谱的。 参考他之前针对等离子体湍流建立的唯像数学模型,第一次的实验仅仅勉强做到了45分钟的控制而已。 而在后面获取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后,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后,运行时间就推到两小时以上。 从这就可见唯像模型到底有多么的不靠谱了。 但在中子辐照实验方面,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。 虽然模拟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靠谱。但至少,先利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